樊建点了点头,心中却认为这件事极其难办。
那些蜀中名流,情各异,却在某些事上颇为执拗,涉及到自身泥古不化的领域,并不是一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够说服的。
樊建就是这样想着,不一会儿就到了单独成院的相府别院。
樊建打开内门,引诸葛亮走了进去,另一边介绍道:“赵君卿素日里皆是闭门不出,数月前将家小接来成都后才稍有改变,别院这边也只安排了数位家仆服侍,米粮按照丞相之前的祭酒份例供给,不曾短缺。”
诸葛亮赞许着说道:“此事你做的极好,赵君卿这样的国士之才,正是大汉如今求贤若渴的贤能,吾前阵连来书信,皆是留他不得,后来接到你的书信,说是说服其留在蜀地为汉臣,吾甚是欣慰啊!”
樊建则连忙躬身谦辞道:“下吏不敢居功,能够说服赵君卿留在成都为汉家臣子,皆是先前提起的卫弘之功也!赵君卿这段时间留在屋内闭门不出,就是为了验证卫弘算出来了一道数科难题。”
“哦?”
诸葛亮更是意外,自从身出病榻处理公务以来,最常听见的便是这卫弘之名。
先前还以为这小子仅在临邛兵事出彩的后辈子弟,却没有想到他通的门类竟如此之多。
吴人赵婴的名气,诸葛亮自是早有所闻,乃是当世公认的数甲冠首,没有想到竟在平生最为自傲的数甲上,折服于一位往日不曾闻名的蜀中子弟。
诸葛亮诧异之余,亦是在心头升起了然之意。
若非如此的话,想那赵君卿的心,又岂会留在蜀地,出任汉臣呢!
樊建停在了别院深处的屋子外面,轻轻地叩了叩门,却无人回应,樊建扒着门缝向内看了看,发现有烛火摇曳,才笑道:“听闻赵君卿一日只睡两个时辰,其余时间都在核验卫弘提出的周圆之比,沉浸其中不闻外事尔。”
此页为本章 第2页 / 共3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