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
拖拉2个月都收不齐的漕粮,今年大半个月就完成了。
朱珪松了一口气,感慨自己赌对了。
于是一边安排人手,加急送往京城。
一边开始琢磨,要不要给李郁更大的权,包揽全府钱粮,乃至全省。
借着这个东风,报送上去的有功官吏晋升名单火速通过了。
有知府、布政使的联名推荐,又有巡抚的第三方佐证,吏部也没有为难。
其中,很多是李郁的盟友。
比如,捕头黄四,元和知县黎元五的侄子黎道光。
衙役身份低微,想直接转文官很难。
最终是黄四因征粮有功,升任平望营守备。
成为绿营武官,品级高了,听起来更正规了,可油少了。
黎道光升任布政使衙门库大使,正八品。
官不大,可实打实的肥缺!
……
李郁做事,向来是一箭双雕,甚至三雕。
所谓的两套征粮队,都是维格堂的人。
没有对比,就没有幸福感。
没有伤害,就没有幸福感。
牺牲了赵老四一家,换来了吴县的高效征粮。
好处多多,
拥有了副本鱼鳞册,在民间初步竖立了维格堂“做事讲究”的名声,还涉足了漕粮行业。
至于说原先各镇,各村征粮的大户,士绅,
已经被捕杀了2成,罪名是反清,家产充公,人流放。
所得家财,依旧是三方平分。
本府官吏一份,朝廷一份,李郁和经办人一份。
剩下的人,在屠刀面前,
乖乖的放弃了征粮权,不敢从中作梗。
李郁心心念念的漕粮、漕运,终于向自己敞开了大门。
而潘赛云也找了个机会,偷偷上门了。
潘叔死了,如今换了一个丫鬟,想来也是白莲教徒。
“李爷安好,许久未见,奴家甚是想念。”
“潘姑娘,有何贵?”
“您上次提的条件,我们实在做不到。”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6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