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第534章 颠覆战场模式的武器

直到1819年,美国人霍尔才研制出第一支比较可靠的后装,不过仍是采用燧石击发方式,导致实用并不太高。

1841年,普鲁士人德莱赛发明了火帽击发的后装线膛,并帮助奥地利在一周之内赢得了普丹战争的胜利,终于为后装正名。

从此之后,前膛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后装开始统治战场。

约瑟夫的计划是,先用图温南步在法国催生出成熟的线膛生产体系,而后让老爹慢慢研发后装。

只要研制成功,等装备部队之后,一万法军吊打五万欧洲任何军队绝不是梦!

而且,他很清楚后装的技术发展方向——

旋转式栓,高强度击针,纸壳定装弹,再加上法军已经大量装备的火帽击发,根本不用绕弯路——历史上几十年的研发过程,在“法兰西第一工匠”的主持下,很可能只用十年,甚至更短就能制造出来!

那边,路易十六的助手艾默里克拿着十几枚刚刚浇筑完成的圆柱形弹,走了过来。

路易十六接过弹,立刻兴冲冲地背上新鲜出炉的线膛,拉着儿子朝凡尔赛宫旁边的皇家军械厂赶去。

皇家军械厂的靶场上,约瑟夫将弹药装入奥古斯特1790,用铁制通条用力捣了几下,拉开机,塞上一个铜火帽,便完成了装填。耗时和普通的燧发几乎没多大区别。

在固定木架上测试了几次,感觉没有炸膛风险之后,路易十六便不顾侍卫们的劝阻,亲自抄起了新,眯眼瞄向远处的木靶。

一声响之后,靶场的职员欢呼着抱起那靶子跑了过来,在场的众人看到靶上的弹孔时,无不满脸震惊之色。

足有100步外,弹准确地中了木靶的中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此页为本章 第2页 / 共3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