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林敲了敲桌子:“所以,我们要主动出击,而不是一味被动防守。”
“没错。”苏小婉站起身,“既然他们打文化牌,那我们就用文化牌应战。这次的文化博弈,不是只有他们能下棋。”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苏小婉团队全力行动。
他们以“泗科酸野的文化密码”为主题,策划了一系列短视频和直播内容,邀请村里的老匠人讲述酸野制作工艺的传承,以及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过去我们这儿的酸野是给谁吃的?是山里挑货郎、跑远路的农民。他们路上吃上一点酸野,既能解腻还能提神。后来这手艺一直传下来,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腌制法,味道各不相同。”
视频里,70多岁的张大爷讲得热泪盈眶:“我年轻那会儿,这酸野还能当嫁妆呢!哪家的女儿手艺好,酸野做得入味,嫁过去就特别有面子!”
网友们看了纷纷留言:“原来酸野还有这么多故事啊!”“泗科的酸野感觉真有烟火气,比大公司的工业品有意思多了!”
李青青则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题为《泗科酸野的文化自白》的长文,详细介绍了泗科酸野从传统手工艺到现代品牌的转型历程,并将酸野的制作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
文章中,她写道:“酸野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泗科镇五一村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这是千百年来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不应被工业化产品取代。”
长文迅速获得了大量转发,甚至吸引了一些地方媒体的报道。
泗科酸野的文化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安禾集团的文化研讨会如期举行,苏小婉和团队并没有直接参与,但他们一直在密切关注会议的动态。
当天会议的现场视频直播画面显示,安禾的发言代表一再强调他们的酸野“更符合现代人口味需求”,甚至隐晦地批评一些传统工艺为“落后”。
此页为本章 第4页 / 共5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