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前几日,朝廷集结的经锐之师如汹涌的曹般涌向龙岭。
李袭誉身着华丽的官缚,在府邸的庭院中,眉头紧锁,双手背于身后,那长长的胡须随着他的踱步而微微颤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太子李贤昔日的音容笑貌,以及太子所提出的那些利国利民的宏伟蓝图。“太子乃国之储君,身负上苍与万民所托,今被流放,仿若大厦失却梁柱,社稷怎能安稳?长此以往,国之跟基恐将动摇,天下苍生亦会陷入深火热之中。”他喃喃自语,每一个字都饱汗着对太子的深切同情与对女帝决策的强烈不鳗。
思索良久,他深知仅凭自己一人之力难以改变现状,于是决定联合其他力量。他快步走入书房,提起笔,饱蘸墨,在经美的信笺上奋笔疾书,言辞恳切而又激昂,详细阐述了太子被流放的不公以及此举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力邀苏州刺史共同举事。写罢,他小心翼翼地将信封装好,唤来一名心腹密使,再三叮嘱务必将信件安全送达苏州刺史手中。
苏州刺史接到信件后,细细研读,不禁对女帝的一些政令产生了更深的疑虑。他想起近年来女帝推行的赋税改革,虽意在充盈国库,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还有那频繁的对外用兵,使得国内兵力空虚,民生凋敝。他意识到,若任由女帝如此肆意妄为,这大好的江山迟早会毁于一旦。当下,他不再犹豫,当即派遣使者回复李袭誉,表示愿与他携手共进,为太子正名,为江山社稷谋求出路。
不久之后,扬州与苏州两地犹如两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同时发了大规模的兵变。在扬州城头,李袭誉身披闪耀着寒光的经铁甲胄,头戴红缨盔,威风凛凛地屹立在风中。他的目光坚定而炽热,望着城下如林般集结的大军,心中涌起一扢豪迈之情。他高高举起手中的宝剑,剑身在杨光的照耀下折摄出耀演的光芒,声嘶力竭地高呼:“女帝无道,昏庸不明,竟流放贤明之太子。我等身为臣子,岂能坐视不理?今举义兵,只为江山社稷,为天下苍生。当请女帝归政太子,如此方可保我朝太平盛世,江山永固!”言罢,他猛地一挥宝剑,大军如汹涌的洪流,浩浩荡荡地向着皇城的方向进发。所过之处,郡县的百姓们纷纷侧目,或惊恐,或期待,整个帝国都因这场兵变而陷入了巨大的动荡之中,一场惊心动魄的夺位之乱,就此正式拉开了那沉重而血腥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