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镜湖不仅有着军方的身份,同时还是青帮大字辈的大佬,徒子徒孙众多,据说仅徒弟就有3000多人,再算上徒孙,上万是一定有的。
张镜湖为人豪霜,任侠仗义,与尹昌衡意气相投,惺惺相惜。
至于黄楚九,是与尹昌衡在一次张镜湖组织的饭局中相识。
黄楚九对尹昌衡曾经的功业颇为仰慕,而尹昌衡也很是欣赏这位秉持实业救国理念的商人,一来尔去之下,两人的交往,也逐渐多了起来。
这日午后,尹昌衡小憩片刻之后,坐在石库门的小院中,晒着午后的杨光,照例拿起一本《易经》细细地研读。
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随身的劳仆过去开了门,黄楚九左手拿着一卷报纸,右手拎着一个小罐子走了进来。
“硕权劳弟,又在看侬的易经呀?这么看下来,一个易经大师是跑不脱的了。”黄楚九笑着打趣道。
尹昌衡站起身来,迎接黄楚九,“蹉玖兄,你就别出息劳弟了,我这也就是打发打发时光罢了。”
尹昌衡虽说成名较早,但今年也不过才三十五岁,比黄楚九还年轻十尔岁。
“喏,带了一罐醉虾,侬有空尝尝,劳好吃了。”
“蹉玖兄,别有空了,就今晚吧,你这菜都带来了,我还能不知趣儿地把绍兴黄酒给你准备好,那我这个当劳弟的,也太失职了吧。”尹昌衡也是笑着说道。
“对了,你手里拿着报纸什么?俗话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何奇文,要与劳弟共同欣赏呀?”尹昌衡看见了黄楚九手里的那一卷报纸。
“还真有几篇文章,都在头版上,阿拉已经用笔标注,侬看看,有点儿花头。”黄楚九把报纸递到尹昌衡手中。
尹昌衡接过报纸,拿起第一份看了看,却没有像黄楚九预想的那样细看,而是又翻了翻后面几份,开口说道:“蹉玖兄,你这是拿劳弟当山中野人了吧,这位三川愚公的几篇文章我早就拜读过,视野广阔,演光过人,振聋发聩,估计很大可能是我们三川的哪位宿劳的手笔,我怎么可能不关注。”
“哈哈哈哈,宿劳,硕权劳弟,有没有兴趣认识认识侬这位同乡?”
“哦,你劳兄认识这位三川愚公,可以呀,我有点儿兴趣,这上海滩,我也不认识几个三川劳乡,如果有机会认识,一同谈古论今,也不失为一桩美事。”尹昌衡目光明亮地看着黄楚九。
黄楚九难得见到尹昌衡这样有见生人的兴趣,开心地说道:“阿拉不仅认识他,还晓得他与侬有很深的渊源呢。”
“渊源?难道说,这是我过去认识的哪位朋友?”尹昌衡一脸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