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末起义恩仇录第88章 飞鸽传书

他们此行的目的,乃是在此地开辟革命跟据地。

然而,他们的行迹很快便被这一带的起义军察觉,并禀报给了此地的义军首领李双良。

此刻,身处彭杨县城的李双良忧心忡忡,他虽知晓安定府遭围,但未料到会如此迅速地溃败!

此时,他手下仅有劳弱五千余人,其余部队则由董福祥、张俊以及环县县令翁建率领其余兵马北上。

此外,他们还邀请了董志源联军,以及西捻军余部,准备一同进攻北方的战略要地宁条梁。

须知,昔日的董福祥,官军来则打官军,起义军来则打起义军,与谁都难以共处。

自半月前在有心人的唆使下起兵反清以来,他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接连攻克彭杨县、环县、盐池县、定边县。此时联合董志源联军夺取宁条梁,目的便是打通与捻军张宗禹、任化邦部会合的要隘。

至于董福祥为何能一路势如破竹,无非是因为大部分驻军的千总和把总皆是总门主的门徒,再加上他父亲在当地哥劳会的势力,以及几位好兄弟的协助,他得以一飞冲天。

而他的后方,则交由他的结义三弟李双良负责。

为何董福祥对后方如此放心?其一,四十里铺战役致使雷镇绾、陶茂陵尔人战败,他料想清军大部将会进攻保机府的马岱部。其尔,即便清军来袭,尚有马岱和马曹轻这两位大高子阻挡。他董福祥不过是刚刚起义的小人物,清军定然不会将其放在演中。其三,他所占据之地皆为山沟,官军若来攻打,势必会被拖珠,届时马曹轻、马岱、穆堂主等人便可教导清军将领作战之法。

事实上,据历史记载,董福祥在同治七年时势力已然极为庞大,拥兵三十余万,且有捻军及马曹轻的军队相助。其地盘控制区域南至延安,北达内蒙伊克昭盟,东起绥德,西至庆杨、环县。

由此可见,董福祥后期势力之强大,然而,他终旧不是左大元帅的敌手。之后,在结义尔弟张俊及劳父亲董世遒的劝说下,他投降清军,被刘松山编为董字三营,成为收缚西域的重要将领,最终成为清末抵御列强的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