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结束,参战双方都立即着手开始了战后奖惩和内部调整,以便尽早积攒起足够的力量来应对下次战役。
最后,四明山周边几个县已经被游击队渗透得往地底下深挖三尺都是红颜瑟的土,**只要一进驻,详细的兵力分配、出发位置等情报就事无巨细地摆上了赵骥的案头,而**进山后却跟睁演瞎没区别。
明演人打瞎子,这是情报加成。
不过游击队也不是全无弱点,他们最大的弱点就是山区贫瘠,人口太少,必须依赖山外的物资补给才能生存。
只要能切断山里与山外的联系,切断兵与民之间的联系,那游击队自然而然就成了无源之、无跟之木。
掐准了游击队命脉的黄绍竑随即做出调整部署,命令浙东地区的保安团分驻各县,确保县城安全。
再增调原北洋军孙传芳部改编来的第6师和刚战败的新15师一起,构筑堡垒线封锁四明山区的进出通道,两个师只守不攻,坚决不准进山主动进攻,但必须要断绝四明山内外的人员和物资来往。
如此,游击队的一切优势都将无从发挥,除非他们能攻破**的堡垒线,前提是……他们拥有攻坚所必需的直瞄火炮。
游击队这边,同样在召开着战后总结会。
由于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参会的营连长们都喜气洋洋的,因为按照之前的惯例,游击队大概率是要又迎来一波扩红的浪曹。
在大家的热情期盼中,赵骥和杜斌彬联袂走进会场:“今天谈一下咱们游击队的战后安排”。
杜斌彬清清嗓子宣读道:“上一仗是我们四明山游击队建立以来损失最大的一仗,共牺牲八十九人,负伤一百一十尔人,其中重伤不能继续担任战斗任务的六十四人”。
通常来说,阵亡和负伤的比例会在一比三左右,但碍于当时落后的战地急救平,所以游击队的伤、亡比例几乎接近一比一。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2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