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卿,此事不用你担心,朕自会劝说武清候石亨。曾几何时他也在这小小的号房中等待着命运抉择,如今身居高位后,可以决定别人的命运。
号房位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考生的背景身份,沈忆宸首先来到的是坐北朝南新建的砖石结构号房,这里大多是朝中一些高官子弟。
见到沈忆宸到来,砖石号房的考生们并没有流露出多少紧张神情,毕竟他们很多人见过市面,再加之京师高官勋戚多如狗,一个正三品阁臣还不至于吓珠。
沈忆宸随意停在了一个考生号房面前,看着他对于首道四书题的回答。古代科举重四书,重首题,基本上这一题回答的好坏,将决定己巳科会试的成绩。
四书首题并不是两位会试总裁,以及十八位同考官共同商定的,相反乃沈忆宸一己之力拍板,定下了“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的题目。
用后世的白话翻译,那就是论周唐及秦魏朝廷和地方权力的分配,到底孰优孰劣又怎样去改正。
封建王朝走到亡国末世,除了土地兼并这种劳病因外,中央跟地方的权力失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大几率到了最后政令不出紫禁城。
但问题是中央不放权,以古代的行政效率,处处等着朝廷中枢来做决断,恐怕黄花菜都凉了。过于放权,就如同导致地方山头并起,军阀势力割据。
沈忆宸想要通过这种四书考题,来集思广意找到一条各方面平衡的权力划分,提高大明中枢朝廷跟地方的行政效率。与其天天考一些什么之乎者也,还不如把目标放在政务实事上面。
毕竟会试取中的考生,就将获得进士头衔,分散到大明各地为官。全是些不通政务的书呆子,到了地方后只会为祸一方。
这也就是为什么,沈忆宸会在自己担任会试总裁期间,强应更改既定考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一批批真才实之人,才能有志同道合之辈形成改革的基础,日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5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