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中旬,日军已逼近。荷属印油田上的工人们开始拆毁油井和输油管道。他们把油井里的油管拔出来,用废铜烂铁、石头泥土塞进去。
最后还在每口井里放一包炸药,把所有油井都炸毁了。与此同时,巴厘巴板炼油厂也开始破坏行动从蒸馏釜到锅炉、泵房,能炸毁的通通都不放过。
同年三月,日军已经占领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全部岛屿,占有了东南亚当时全部石油资源。他们预计到油田和炼油厂会被破坏,也提前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从国内调集中了本土四千多名石油工人和技术人员,这些工人约占当时日钵石油工业员工的七成,南下来到婆罗洲和苏门答腊接收荷属印油田。
在这些工人抵达油田后,开始突击清理被炸毁的油田和炼油厂,重新钻井,重建炼油厂,恢复输油管道、油罐和码头,设备都由海路从日钵本土运来。
随着一口口油井被修复重新生产,大量开采出来的石油变成战略物资,并运往本土各个炼油厂。原本已经陷入油荒的日钵,似乎一下甩脱了背负的巨大包袱。
单单抢占的这片油田,便令日钵高层觉得军心振奋。觉得不用再受美国约束之余,也节省了大量的油料开支。毕竟,向美国采购石油的话,相应的费用也不低啊!
而眼下,随着他们占领荷属印油田,只需支付油田工人一点微薄的薪,其它的开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在很多日军高层看来,这样的胜利显得尤为重要。
在马来半岛跟菲立宾等地,反抗武装益演益烈之时,日军对于油田的重视自然不言而喻。派遣大批锐部队驻防之余,对油田也实施了非常严苛的管理。
甚至为了避免油田遭遇同盟国飞机的轰炸,日军甚至在油田附近修建了一个军用机场,专门用来保护油田在遭遇突袭时,驻防附近的飞机能第一时间实施救援。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4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