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家里的这件大喜事,1月23日晚上,洪家没开伙做饭。
趁着高兴劲儿,洪禄承和王蕴琳宣布要带大家下馆子,直接把晚餐定在了王府井的“民族饭庄”,去吃涮羊。
所谓“民族饭庄”,其实就是京城家喻户晓的老字号“顺东来”。
这家一直位于“东安市场”京城的清真菜馆儿,开业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
刚开始时,“东安市场”只是“神机营”荒废的三十亩练兵场。“顺东来”也只是卖黄土的丁子清在这里开的一家粥铺。
直到民国三年(1914年),丁子清从当时以经营涮羊名满京城的“正阳楼饭庄”,挖来了红案师傅郑春荣,又在原地盖起了三间青砖灰瓦的铺面房。“顺东来”这才改名为“顺东来羊馆”,经营、烤、涮羊。
虽然郑师傅有一手可以把一斤羊切成四寸长,一寸宽,薄如纸张八十片的功夫,让羊馆生意很兴隆。
可由于20世纪之初京城中回民有着穷苦人多的特点,“教门”中的商贾又有秉承教义,做公益,“写乜帖”的讲究。“顺东来”并没有就此变成只招待阔主顾的高门槛。
(注:乜帖niyah,“教门”用语。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心愿”、“举意”。指“教门”信徒在礼拜、封斋、施舍、朝觐宰牲、设宴待客、举行纪念亡者仪式前,从内心发出或口头表达的意愿。有些地区“教门”信徒专指各种原因的施舍和对宗教的捐赠。)
它不但经营利润高的饮食,原来物美价廉的中低档食品也没放弃。还照样招待过去那些不太体面的老主顾、穷哥们儿。
后来随着业务不断发展,羊馆的生意蒸蒸日上。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的时候,“顺东来”已经扩建为三层楼的规模。彻底超越了日渐没落的“正阳楼”,成为京城首屈一指以经营涮羊为特色的大菜馆。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4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