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得活路了,还怕什么板子怕什么官司?就是吃官司也是流放关外流放婆罗洲……”
“唉,其实查成了上田也没什么。听说今年完粮的时候没有什么长价短价了,都按照平价来完,这样算下来还是合算的。”
“你当然合算了,你家本来就是十二亩上田!现在没了长价就少缴一半的田赋,每年省下六七石谷子,很快要发了!”
“才六七石谷子,发个啥?村里面入行伍的那几家才是真的发呢!每家在武昌府分到了20亩上好的田,10年以后还能再得到关外的20亩上田!”
说到军饷田,众人都唉声叹气,现在不是当初了。大明皇上不怎么招兵了,难得招几个人也得有门路才能去当。哪里轮得到寻常小民?就在这时,几个人走了过来,听到大家的议论,大声道:“现在还可以参加集体农庄去关外啊。朝廷发了明旨,一丁一妇之家都能有五十亩地,虽然没有田契,不过却是永佃免租子的,等于是自己的,还免三年田赋,官家还给路费、种子、口粮、建房费呢!”
说话之人是一身士人打扮,戴着儒尽,脖子上还挂着一个算盘,看上去不是地主就是管家,搞不好还有个秀才功名。
“关外都是活不下去的人才去的,咱们好歹还有几亩地,没有到那个份上。听说关外的鞑子可凶呢,抓到咱们这些南边过去的都要割脑袋的……”
“唉,再被官府逼下去就不好说了,这把骨头真不知道要丢在关外还是埋在南洋了!”
“老李啊,你也是李合肥家的人,是不是能帮咱们乡亲们说说话啊?还是原来的办法,咱们情愿交长价。”
其实按照原来的办法交“长价”,大部分农人的负担比现在的办法甚至还要重一些。但是这个时代中国内陆地区的农人总喜欢好规矩老办法,不肯尝试新事物的。对于整顿田赋的态度都是如此,何况离家万里呢?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还真没有几多少人肯下南洋、闯关东、走美洲的。
此页为本章 第2页 / 共3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