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一个十年过去了,小院依旧是那座小院,后海也依旧碧波荡漾。这时人类已经突破了很多科技门槛,比如说更清洁的能源、更高的热转化效率。但不断膨胀的人口又成了大问题,即便采用合成食品,地球依旧有点承受不起太多子民了。
这个问题从三年前开始就已经被提上了议题,人类到底该何去何从,是继续在地球上发展科技克服自然条件呢,还是想办法走出去,再找一个更合适的生存环境。
和以前的所有问题一样,人类永远达不成统一的意见,两方都有各自的理论,也都有可行,争论了好几年,最终也没达成一个共识。
但其中也有例外,因为有个叫洪常青的先行者已经在三年前跨出了第一步。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和母亲,踏上了地球发往火星的第一艘探险飞船洪涛号,说是去为人类的未来开疆拓土。
这个计划从十多年前就开始执行,但到了真正可行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洪常青会做出这个决定,而且还是不可更改的。
因为所有飞船的的控系统上都被他加入了智能程序,没有他的允许,这些耗资巨大的星际飞行器就全成了摆设,多能当做宇宙公园里的布景使用。
在这个问题上参与了火星计划的各国都束手无策,火箭和飞船技术洪常青确实没什么隐瞒,只要是参与国都有一套详尽的开发建造资料,从原材料到整体装配,要多详细有多详细。能不能看懂并实施就得看各自国家的技术储备和工业制造能力,反正洪常青是没耍滑头。
但在飞船控制系统里的智能程序各国科学家还真没辙,这玩意太智能了,平时会自己隐藏起来,毫无异常。它还会自己判断飞船的状态,然后决定什么时候启动,只要一启动就是不可逆的。
据洪常青说,连他自己也没辙。如果非要想办法除去这个程序也可以,让自己再研究十年八年的,说不定就可以办到了。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5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